我大学有个室友,跟我同系毕业,可是毕业后他却“不务正业”,从来没当过一天的工程师,结果他选上了语言学研究,还去了英国上课。
然后他回到他老家马来西亚槟城就推动了闽南语保育活动。
讲一讲这一个活动推出的时代背景。
在马来西亚不同城市,由于当年华人到来马来亚的时候很多都是跟同乡脚步,所以不同城市的通用中文是以当地华人籍贯而定的,如讲粤语的族群占据马来半岛的中部(吉隆坡,芙蓉与怡保),而槟城、巴生等沿海城镇则多为讲闽南语的华人,新山与新加坡则多为潮州人。
所以生活在不同城市,如果你想融入当地华人社群,是得学习当地的通用方言,就好比就算你是广东籍贯,生活在槟城就得学习当地的方言闽南语,至少买东西什么的不会被算外地人价。
不过近20年,推普机也推到马来西亚来,许多城市逐渐都被华语取代,逐渐少了方言的踪影,说不定再过50年,方言可能就绝迹了。
所以就有了这闽南语保育活动,他们所作的就是尽量纪录人群之间的方言对话,也就是他们会津贴大家在他镜头前自由对话,谈啥都可以,只要是使用闽南语。
只是马来西亚半岛南部其实是闽南语与潮州话掺杂使用的,我问过他,他说记载潮州话也行,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故事。
家人就找了邻居与朋友到来,在自家客厅里天南地北,又可以得到津贴(只是后来他们也不好意思领取,拒绝了),算是美事一桩。
今天他们到来了笨珍一趟,听他们说明天至周末他们得去新加坡录制呢,有20组人等着他们的到来。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