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本苏联小说的读后对比感受

@rivalhw · 2025-09-26 08:40 · HIVE CN 中文社区

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》这本前苏联小说不算长。如果仅从字数上讲的话,勉强可以称为中篇小说吧。

这个小说不同于我之前看过的其他前苏联小说比如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本书里的一些细节描述,我认为是很真实的。

比如书里开篇就提到了一个细节,二战中苏德双方正打的激烈的时候,

这伙士兵初来此地,头三天先吃饱睡足,摸清情况;到了第四天,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。自此以后,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,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。

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,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。

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,二战时苏联士兵的军纪还是很差的,喜欢酗酒,不分场合,这点从后边女兵的父亲的生活习惯描写中也体现出来,大约苏联男性很多都喜欢酗酒吧,但传闻中喝酒夸张到最后给自己喝挂了,看来真不是空穴来风。

tram-9840971_1920.jpg Image by Marco Pozzi from Pixabay

在描写女性胆大,敢于勇敢追求爱情时,有几处描述细节很有意思,比如提到女兵丽达之前初次谈恋爱时,为了让心爱的人能多陪自己会,便在对方送自己回家时,故意带对方走了一条离家很远的绕路。

还有更大胆的,比如描写女兵李莎想起自己暗恋的军运指挥员完时,有这么一段描述,

到那时得耍个花招,傍晚把他骗到森林里。到了那儿……到了那儿,咱们就得瞧瞧,谁更有魅力,是她还是房东太太?那女人的全部优越性,不就是因为跟准尉住在同一个屋顶下吗……

看到这里时,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,真怀疑作者是不是位女性?否则,怎么可能把女孩子的心里和想法描述的如此细腻和动容。。。

战争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,比如战争的残酷、后方男性的稀缺等,书里没有直接描写,而是通过人物对白的侧面描述,间接地刻画了这一场景,让人记忆犹新,这种写法非常棒,比直接的描述更容易令人印象深刻。

“你的爹娘还在吗?还是只剩你自己一个人了?” “只剩下一个人?……”她淡淡-笑,“就算是吧,只剩下我了。” “怎么,连你自己也不清楚? “现在谁又能清楚呢,准尉同志?

night-sky-9059825_1920.jpg Image by Alexander Fink from Pixabay

不同于像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小说,没有太多那种过于高大上和光辉的不像真人的那种人物形象,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》的故事情节也较为简单,就是一个指挥员带领五名女战士外出执行任务,原本的是预计敌人只有两名,想着任务很快可以完成,没成想,到了目的地之后,发现德军不仅人数有16人,远远超出了原先的估计,更要命的是,这群德军还是全副武装个个膀大腰圆,而自己带领的五名战士,显然不仅缺乏训练,在指挥员原先的脑海中,连基本的军纪都很难贯彻下去。。。

但是,就是这几个平日里嘻嘻哈哈的,看起来没纪律完全不像个战士的女孩子,关键时刻却令人非常刮目相看。

对比之下,我忽然觉得《钢铁》的有些内容反而有些“假”,不知道是不是年代隔得太久的原因,还是年龄和阅历增长?不知道怎么回事。。。

以上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,没有任何批评不满的意思。 :)

#life #cn-reader #cn
Payout: 0.000 HBD
Votes: 118
More interactions (upvote, reblog, reply) coming so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