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这几年,流行一个词语:内卷。
一提到内卷,大家都深有感触,大家都知道内卷不好,但为什么内卷就不好,估计许多人都说不出个子卯寅丑来。
大约是21年的时候,我买过一张折叠床,用来中午在办公室休息下,毕竟躺着比坐着睡要舒服许多嘛。
嗯,我当时是在京东上某一家店买的,折叠床也不贵,我记得大约是169吧。我用了好几年,直到前几个月的时候,我发现折叠床下边的面料稍微有些老化,导致时不时会掉些小的面料,虽然仍能使用,但总是感觉不美。
于是,我在京东上购买了一个新的折叠床,注意,不是原先那家店购买的,因为这种折叠床平台上很多,所以我随机挑选了一家自认为外观和价格都还不错的商家,价格大约是109,比原先买的折叠床便宜几十块。
很快,新的折叠床就送来了,开始用的不错,但刚过一个月,对,整30天,忽然有次,这个折叠床下边就戈登一下,我起身一看,连接处有些变形了,这下自然没法继续用了。
我联系了商家,商家倒也爽快,我原先以为对方会给我换一个新的折叠床,没想到客服直接给我申请退货退款了。
没办法,我只能重新再买一张新的了。我在平台上再次搜索,发现同款的,但是价格比我这次购买的109元还要低,有99元,甚至还有89、78。。。我都看呆了。
我心想,109的用过了质量都这么差,78甚至更低价格的,还能用吗?要知道,这些产品看起来明显都是同款啊。
不仅京东上如此,某夕夕平台上,更是有49的价格。。。我简直都呆了。。。心想这49元的折叠床,会不会是一次性使用的啊?
看到这么内卷的市场,我心里也打了退堂鼓,想着改天还是去线下店里去看下,忽然想到,不如继续在上次那家购买,那家质量也不错,毕竟用了好几年了。
我好不容易翻看了几年前的订单记录,终于找到原先那个商家,虽然价格贵几十块,但质量放心人也放心。
但是,等我点开链接打开后,发现不仅那个产品早已下架,连同那个商家,也都下架(估计倒闭)了。。。囧
我认识的一个做过工厂的朋友,跟我喝茶时聊起过,说现在大家普遍都不敢做创新,品牌就更别提了,要做的就是看别人什么做的好,跟着做(模仿、抄袭)就行了。
为什么不做创新?比如你出了一款产品,如果销量不好就不讲了,万一销量好,甚至一下子成了爆款,很快就有人推出跟你看起来一模一样的“同款”产品,而且价格一定不你低,利润可能比你还高。
为什么会这样?按理说同一款产品,价格低,利润自然就低呀?嗯,在人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,价格低的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减料,不仅减料,甚至还更换材料,用劣质的材料代替好的材料,用低质量的工业材料,替代食品级可用材料。。。
如果被消费者发现了怎办?
你放心,绝大多数消费者是发现不了的,即便发现了,大不了退款而已,这部分很少的,利润足够弥补这部分损失。
实际上的真相是,大多数的消费者把产品买回来,发现似乎看起来跟网上宣传的图片差不多,但用起来感觉差很远,甚至很不好用,第一反应是买了个智商税,却很少有人怀疑过,最开始设计和推出的这款产品(原版),其实用起来是很不错的。
不久之后,还有会更低价格的“同款”商品不断冒出来。。。
Image by Franziska Stier from Pixabay
内卷就是这么来的,过度的内卷无法创造新的财富,只会互相伤害。内卷造成的后果就是生产力低效,商品低质量,劣币驱逐良币,长久下去,市场不断恶化,最后伤害的不仅包括商家,也包括消费者和我们自身。
唯一的赢家,就是那几家占据了市场的行业垄断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