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天下着大雨,恰好我要出去办点事,于是我便在网上打了辆车。
估计是下雨的原因,平日里很快便有车,这次过了一会,APP软件上才显示有车,大约几分钟时间。
雨这时下的更大了,我站在窗户往下边看,想着待会看到车过来,再从楼上下去,时间刚好,也不会被淋到雨。
不一会,电话响了,司机打来电话,说他到了。
我站在窗口往下看,没看到司机,得知对方在园区门口,便跟他说,让他往前走大约三十米到楼下,毕竟他那个位置有栋楼当着,我看不到,加上下雨,我出门在外,随身也没带伞。
哪知那司机语气很不耐烦,暴躁地回答,
“你定位就是这个位置,我已经到这个位置了,你自己出来吧!”随后就挂了电话。
我打车这么多次,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情况。
我看了下APP,下单的时候,我用的是默认地址,位置显示的是我所在的园区,因为我所处的大楼位置,跟园区门口很近,默认就给定位在园区门口了。
我自知“理亏”,谁让我刚才下单时没仔细看清楚位置呢。但因为下着大雨,我可不想冒着雨跑到门口,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米,但这样的雨天,足够把我淋成落汤鸡。
我给司机打了电话,态度和语气都很礼貌,解释说自己没带伞,希望他往前再走一点,刚好到我所在楼下,这样。。。
哪知这司机很轴,直接来了句,
“那是你自己的事情!”随后又嘟嘟囔囔来了句,
“你定位就在这个位置(门口)”,说完又把电话给挂断了。
两次被人挂断电话,我也有些恼火,但稍微想了下,算了,不必为这点小事计较。
正在这时,手机收到条短信,大意是说司机取消了订单。。。
这司机。。。让人无语啊。
我重新打了辆车,这次很快,司机开车到了楼下,我顺利地坐上车。
经过这次事情,我自己总结了打车两条:
一是定位要准。比如我刚才默认定位是在园区门口,按照打车平台规则,司机是按照定位的,只要到了定位位置就算ok,哪怕走几米人家不愿意,也是没毛病的。如果我定位位置具体到哪栋,他就不会因为定位而随意拒绝了,否则就算违约。
二呢,尽量不要选拼车服务,尤其是有特殊情况下。我事后看了下,第一次下单时,系统默认是把拼车和打车都选上了,加上下雨天用车高峰,哪个先空闲估计优先就推送了,优先给我选了拼车服务。因此,以后打车,尤其是这种天气状况不好,尽量不要选拼车服务。选单独用车,可以自己更改路线,也可以让司机等待,因为等待是计算费用的,这样司机也不用着急,超出时间也是有费用补偿,不像拼车,司机半分钟都不想等,态度也很差。。。囧
想起2014年打车服务刚兴起不久,那时候坐网约车,司机不仅一身干净,还手带白手套,打电话和说话时,态度非常客气和友好,车上有免费的水,下车时还会帮你开车门。。。绝对是私人司机级的服务啊。
再看看现在,脾气暴躁,一言不合就立马把我订单给取消了。。。囧
问题出在哪里呢?
以前打车时,因为平台互相竞争,经常对司机有补贴,对于打车的消费者,费用很实惠,对于司机不仅打车赚钱,额外还能拿到平台补贴,加上那时候网约车不是很多,竞争小。司机能赚到钱,心情好,自然对顾客就很好,很用心服务。。。
而现在呢,随着网约车市场的成熟,平台早已取消了补贴,加上这几年大量网约车的加入,网约车行业早已饱和,加上平台过高的抽成佣金,本来就不多的打车费用,到司机手上就更是。。。
联想到今年内以来的外卖大战,几家平台拼命的补贴,打价格战,补贴消费者。。。短期看,消费者得了“实惠”,占了便宜,似乎很划算。但长远来看,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,有打车平台的前车之鉴,等到价格战结束,补贴自然没有,平台形成垄断时,自然也会出现平台对商家的压榨和克扣,商家赚不到钱,服务自然跟不上,到那时候,先不提服务态度如何,我们吃到肚子里的外卖餐饮,食材和用料质量还能得到保障吗?
从这个角度上看,这种一味靠补贴和价格大战,短期看是消费者占了便宜,但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久下去,等到结束那一天开始,倒霉的首先就是小商家,商家赚不到钱,还是那句话,羊毛出在羊身上,成本自然要转嫁给消费者,到最后,倒霉的也包括我们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