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《三侠五义》,剧情已经记不清了,但里边的主要人物像展昭,白玉堂等,印象还是历历在目。
前几天查阅了下,发现这部剧是改编自清代石玉昆的《三侠五义》,至于后来的电视剧备受好评的原因之一,就是“最忠实于原著小说的改编”。
好奇心让我搜索了下这部小说,当当网上就有,如下图,而且还带插画,小时候喜欢看的小人书,里边开头就是类似插画,顿时勾起了我满满的记忆怀念啊,
打开后看了下,第一回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桥段,开篇就紧扣人心,精彩!
一口气看了上百页,发现这部书有几个特点,
一呢,每回开篇都紧扣人心,结尾留有悬念;
二呢,文字读起来特别通顺,很多还自带押韵。要知道,平日里我们听那些歌词写的特别的歌曲如粤语歌,很大一部分原因,就是歌词特别押韵,让人听起来很舒适。
我想了下,可能这个跟这本书本就是取自于说书有关。你想啊,说书的人,一边讲一边说,文字大多都是口语化,那必须得通俗简单,听起来还要让人耳朵舒服,不然,当时清朝那个情景,下边很多文盲,你讲的过于深奥,或者过于书面化,客人听不太懂,或听的别扭,自然就没那么多吸引力。
二呢,这种章回小说,是明清大家写作的习惯,每回开篇得吸引人,结尾留有些悬念,吊人胃口,这样才能不断吸引用户欲罢不能,一直读下去。
那个年代像《三侠五义》这类说书,大概就是类似今天我们说的爽文小说吧。
除了《三侠五义》,最近还在新读另外两本小说,一本是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,如下图,
另一本是女性写的《两朵花椒树》,
后边两本书还没正式开始阅读,但从简介和评价上看,似乎这两本书都很不错,等读完后再做评论吧。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