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旅途的第100天,我们在新疆的这段日子也正式迎来了一个特别的节点。想了很多种庆祝方式,最后,我们选择了一种最接地气、却也最有纪念意义的方式——看一场电影。
不是特意安排的“庆祝项目”,也没有事先计划得多么隆重,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夜晚,我们三个人,买了三张票,走进了新疆喀什的电影院,去看了一部非常不一样的片子:《戏台》。其实,在长春的旅途中就原本计划看《731》,可惜没有如期上映。
🎭《戏台》:不是爆米花大片,却余味无穷 这部电影,很多人可能没听过。但它的名字背后,有分量。它是由陈佩斯编剧并导演的作品——就是那个我们小时候春节晚会上几乎年年出现的喜剧艺术家。
但这一次,他没搞笑,而是带我们进了一座古老破败的戏台,在一群国难当头还坚守舞台的“戏子”身上,讲了一个说来轻轻、听来沉重的故事。整部电影没有夸张的特效,没有明星大卡司,也没有花哨的镜头语言。但是从头到尾,我几乎全程屏住呼吸在看。
陈佩斯的台词功力太强了,很多对白看似风轻云淡,实则句句见血;人物塑造也有厚度,每个角色都不是符号,而是活生生、带着灰尘和历史气息的人。说实话,这样的电影在商业影院并不常见。它不像主旋律片那么宏大,也不像文艺片那么疏离,它就像一壶老茶——苦得刚好,回甘得真实。
🎟三个人的第一次:在新疆电影院里落座 这场电影,是我们仨在新疆旅途中第一次走进电影院。不是旅游景点,不是大巴或步行,而是坐下来,用两个小时去“看另一个世界”。外面热闹纷扰,但影院里静得只能听到爆米花纸袋的声音。灯一暗,我突然意识到:在这两个月的高频流动中,我们很少这样沉下心来。《戏台》不是“好看”那种,而是“值得看”。那种没有任何花哨包装,却打动你的骨子里的东西。
🚉前天坐了火车,昨天去了博物馆,今天看了电影:在新疆体验日记继续更新昨天,我们刚刚体验了在新疆的第一次火车之旅。今天,是第一次在新疆看电影。接着吃了湖南的经典菜:爆炒黄牛肉,等几个菜,加五常大米无限干饭,在喀什吃这样的特色的确很带劲,攻略做对了。
这些体验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组成了途中“非打卡”的部分——而恰恰是这些片段,更真实,更动人。我们走过了沙漠、戈壁、高原,看过了红其拉甫的雪线与国门,看过日照金山,也吃过牦牛肉火锅。但在电影院里静静坐着,眼睛被剧情带走,内心却悄悄对话,那种状态,是不一样的“在路上”。
☕戏外的新疆夜晚:风凉,心暖 散场之后,我们没有太多语言,就像电影本身并不需要高声议论。只是站在电影院门口,晚风吹着,天已经黑了,星星又挂出来,我们仨就那样站了一会儿,谁也没急着走。 说实话,这种“平凡又浪漫”的时刻,比任何高调的庆祝都珍贵。我们甚至还提到了之前看到路边那辆卖咖啡的小车,文艺得很,但因为赶时间没喝成。现在想想,那杯没喝的咖啡,就像这趟旅途中的某些瞬间——错过了,也成了记忆的一部分。
📍第100天,记住的不只是数字 一百天,不是终点,也不是开始。 它像是旅程中一处被悄悄标记的小锚点,让我们记得: 我们曾一起坐在一个异地小城的电影院里, 看一部不热闹但非常动人的片子, 然后走进喀什的夜,继续明天的旅程。
感谢🙏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