赞比西河边写日记❤️D105浅聊长春就业

@williamyu · 2025-09-06 04:31 · liketu

bIASgipZqQtBBiWt_IMG_20250701_211435.webp lrN5y5OQvVSHIJag_IMG_20250702_123204.webp OSSp370d688k2Ce3_IMG_20250703_154147.webp RZzqTNKyz8XJ8cRm_IMG_20250701_205326.webp oLfeRBniCbdUepLt_IMG_20250702_164154.webp XobqOag0l0FuHyXl_IMG_20250703_174746.webp

走过30多国、踏遍中国南北,浅聊长春年轻人就业里的“困”与“盼”

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,这些年脚没停过——国内从华北的胡同走到东北的雪原,从西北的戈壁穿到新疆的草原,海外也跑了30多个国家。见多了不同城市的就业生态,这次回长春和几个毕业生朋友聊天,心里挺不是滋味的,想从人事视角,也从一个“多走多看者”的角度,唠唠他们的困境。

先说说外部环境的“硬约束” 。和我走过的南方城市比,长春的产业结构太“重”了——汽车等传统行业是支柱,但能吸纳的岗位类型有限,尤其对文科生、新兴专业(比如新媒体、跨境电商)的学生太不友好。遇到很多小姐姐问职业规划,可岗位总量本就不多,专业匹配度更是低得可怜:学市场营销的朋友,在长春找份正经品牌岗难如登天,最后只能去奶茶店做收银;学设计的同学,本地几乎没有像样的互联网公司,要么转行做打印店排版,要么干脆去送外卖。

再看年轻人的“内耗循环” 。这些朋友不是不想好好干,而是“没的选”又“熬不住”。体力活门槛低,但重复性强、没成长感,有人干三天外卖就嫌风吹日晒,有人在火锅店端盘子觉得“看不到头”,索性裸辞去旅行,或者直接回了家。可这种“干几天就撤”的状态,最伤的是职业履历——我在海外做人事时,筛简历第一眼就看稳定性,这种“碎片化”的工作经历,别说大厂,就连中型企业的初筛都过不了。面试时被问“为什么每份工作都做不久”,他们要么说“太累”,要么说“不合适”,根本没法让面试官相信“你能沉下心做事”。

但深究下去,这不全是年轻人的问题。我去过的很多城市,比如南方的杭州、成都,会主动给新兴产业“搭台子”,给年轻人试错的空间——哪怕是灵活就业,也有电商直播、本地生活运营等“有成长的岗位”。但长春目前缺的就是这个:一方面,传统行业的岗位“挤不进”(国企、车企的稳定岗竞争太激烈);另一方面,新兴领域的岗位“长不出”,年轻人只能在“体力活”里打转,看不到职业上升的希望,自然留不住心。

当然,也不是没看到希望。这次在长春,发现街头多了些文创小店、本地生活类的工作室,政府也在推“人才留长”的租房补贴、创业扶持。但产业升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企业也得跟上——别总盯着“有经验的熟手”,也该给毕业生一些“培养期”,搭建像样的培训体系,让他们觉得“这份工作能学到东西,能往上走”。

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“旁观者”,真心觉得长春不缺年轻人的活力,缺的是让他们“沉下心”的土壤。希望下次再来,能听到朋友说“我找到一份能长久干下去的工作”,而不是“一月辞三份工作,准备去其他地方看看”。朋友们,你们身边有这么类似的故事嘛…欢迎评论区聊聊! 感谢🙏

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

#cn-reader #hive #liketu #ecency #neoxian #lifestyle #jobmarket #observation #hr #ideastoday
Payout: 3.169 HBD
Votes: 18
More interactions (upvote, reblog, reply) coming so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