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感悟❤️说话的智慧,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Hi,Hive的家人们大家好!!!这一百多天的旅程,走过山河湖海,也在人情冷暖中不断成长。今天想根据最近团队年度培训【已进行第八次】的反馈,来想聊点“说话”的事——特别是最近我自己越来越笃定的一个原则:夸人要具体,说错不带人,批评对事不对人,赞美对人不对事。 说话,是我们最频繁的表达方式。但能真正把话说到心里去的人,并不多。 🟡 夸人,要说“你哪里好” 我曾经以为“你真棒”就足够传达我的欣赏,但后来发现,模糊的夸奖就像雨落沙地,来得快也散得快。真正能触动人心的,是“你那天在大家都很焦虑的时候,一直稳住情绪,还能组织大家有序地应对,太厉害了”。具体、真实、有情绪,有画面,这才叫夸到点上。 在组织活动的时候,我越来越能体会这种“具体夸奖”的力量。夸“你辛苦了”不如说“你提前一个小时到场,把每个员工名字手写在胸牌上的用心我看见了”,这样别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被认可,而不仅仅是被敷衍。 🔵 指出问题,不带人只说事 犯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,但没有人喜欢在众人面前被点名批评。现在我更愿意说“我们下次在安排布置时,可以提前多花五分钟做分工,避免忙乱”,而不是“你上次没安排好大家,搞得现场一团糟”。 同样的内容,换种说法,就是保护,也是一种尊重。 尤其在跨文化的工作环境中,很多时候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语境、习惯、思维方式的不同。如果我们每次出问题就对人贴标签,只会让合作更难开展。而换个角度,说事不说人,反而让人更愿意改正,更有团队意识。 🔺 批评对事不对人,赞美对人不对事 这两句话,前者强调克制,后者强调精准。 批评时,聚焦的是“做的事”,而非“你这个人不行”。赞美时,更多要看到“你这个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”,而不是“这件事你做得漂亮”。因为好表现可能偶然,但好性格值得被认同。 我发现,当我把这个原则贯彻到工作与日常沟通中时,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会更快建立起来。你能看见别人真正的努力和闪光点,也不轻易用批评打压人的自信。 ✨语言,就是你送出去的一束光 语言是一面镜子,折射出你的格局和态度。你越温柔,世界越温和;你越精准,交流越有效。 曾经有人说,世界上最贵的是“情绪成本”。我很同意。所以我在努力降低别人的情绪成本,也试图减少自己的情绪波动。 其实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“温柔又坚定”的沟通者。别急着指责,先问清楚;别急着否定,先确认努力;别光说“你哪里不对”,也要学会说“我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做”。 在海外,尤其跨文化交流状态下,从工作现场到人际交往,再到这趟旅途上的每一次交流,我都在不断练习。不是为了做个圆滑的人,而是想做一个善良但有力量、懂尊重又有原则的人! 感谢🙏!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